隨著時代進步, 鮮少有人能夠離群索居, 更遑論自給自足, 大家工作都是為了賺錢, 有了錢, 才能消費並購買自己生活所需, 奢侈一點就花在娛樂上. 所以工作的時候就是提供服務, 花錢的時候, 就是享受服務, "工作"永遠逃不出"服務"的影子.
你也許會覺得一個程式設計師每天只會在電腦前面滴滴答答地敲著鍵盤, 怎麼跟服務業扯上關係呢? 程式設計的目的就是撰寫一個, 驅動硬體, "服務"使用者的軟體, 所以程式設計師必須要隨時想到使用者的需要(講Requirement聽起來比較高級), 要不然寫出來的東西不合適或是不好用, 這個服務可是會大打折扣, 甚至會慢慢地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中. 有很多寫程式的人每天都在追求新知, 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在更有效的時間內, 提供更完整高品質的服務給使用者. 在學習的過程中, 必須無時不刻想到開發的品質跟效率, 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學習與進步.
那麼老師呢? 當老師是高尚的教育事業, 不是服務業了吧! 老師的地位是很尷尬的, 一方面, 學校向學生收取學費, 所以學生是老師的衣食父母, 另一方面, 老師必須擔當學生的表率, 可不能卑躬屈膝, 讓學生騎到頭上去了, 這樣根本沒辦法"教", 也沒有學生願意"學". 所以老師得要先有服務業的心態, 才能在教學工作上提供高品質的服務給學生取用, 甚至是"有教無類"為不同的學生提供客製化的教學內容, 有了好的商品, 自然而然就會有很多客戶(學生)趨之若鶩, 不遠前來拜師學藝. 掌握了客源跟商品, 老師的工作才能永續經營. 學校也是營利單位, 沒有客戶, 學校也是得要倒閉關門的. 現在的新生兒出生人數比起20年前已經下降了一半, 所以未來可預期的, 會有很多學校遇到沒有學生可教的窘境, 辦學績效不良的學校也只得黯然退出市場了.
每天作研究的教授, 就不是服務業了吧? 我認為他們也是, 做研究是為了提供某個族群產業更好的技術, 或是新穎的知識, 所有的研究成果, 目的都是為了"獲利", 不管是效率的提升, 知識的延展, 嶄新的方法, 都是研究過後帶來的"利益", 也是提供給某個特定族群的利益. 如果研究的成果沒有具體的貢獻, 那麼這些研究都是浪費時間與金錢的垃圾. 也許花在研究上的經費, 到最後會證實有80%都是浪費掉的, 但是教授如果沒有在研究初期就設定目標, 設定並思考最後提供的"服務"內容, 有沒有辦法達到任何成效, 那麼倒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做.
連師範大學也得轉型接觸服務業...
2004/09/01 UDN 新聞
台灣師範大學招生擬轉型 50%教育50%服務
台灣師範大學校長黃光彩昨天指出,台師大未來規畫招生將以教育50%、服務業50%的方向,進行轉型,在原有基礎發展運動休閒管理、居家照顧、文化創意等服務業;黃光彩還將應用IBM18年的工作經驗,設立多媒體學程及實驗室,發展電資領域。
- Aug 27 Fri 2004 23:22
資訊業(程式設計師)跟教育業(老師)也是一種服務業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