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出版社的網頁裡面,有書本的簡介,內容是記錄作者在2001-02,花了一年的時間,在美國加州有一所明星中學——維尼中學(Gretchen Whitney High School)遇到的種種事件與問題,在這裡還有出版社提供的精彩書摘。

這本書披露了美國亞裔圈中有名的維尼中學,就是類似台灣的建中、北一女這個地位的學校,作者透過實地住校觀察,將校長、老師、學生與家長的心態,完全毫不保留地撰寫出來。這本書非常好看,但也不容易閱讀,剛開始閱讀的時候,需要適應一下作者的寫作方法,就是在文章中穿插學生的自傳片段,每每看到書本中間突然出現字體明顯不同的幾個段落,你就得先把本文的狀態cache起來,閱讀這個自傳,然後再從cache裡面把本文的狀態sync一下,然後才能繼續閱讀下去,不過習慣了這個寫作方式後,會覺得讀這些自傳也是一種調劑。

在教育部強力推動的教改背後,隱藏著一流大學如何從教學內容簡化的制度下,篩選出程度優良的學生的方法。在美國,大學是以高中生修習了多少大學先修課程以及成績來評斷,另外加上多采多姿的課外活動,證明不是一個死讀書的學生,再加上一張與眾不同的自傳(包含學校老師的推薦書),讓大學評審委員能在眾多如出一轍的申請學生當中,對這個學生的自傳印象深刻。所以成績、課外活動、自傳,成了一個高中生在多元入學方案下,脫穎而出的三大利器。姑且不討論政策的正確性,對於實現美國學制的台灣來說,也就是近幾年的教改方案下,美國這所明星高中成功的方法,可供我們借鏡,不管是學校、老師、學生與家長,如何在這樣的制度下存活,這本書提供的方法確實可行。

在讀者看了很多學校裡面發生的事件,以及許多學生的狀況後,在書本的最後仍然對學校的運作方式抱持高度的肯定態度,也就是以傳統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在其能力可以負荷的前提下,盡可能地上更多大學先修課程,而這些課程的要求都是非常嚴格的,學校也不會為了學生的前途,偽造或是修改他們的成績,也讓成績具有決定性的公信力。制度是殘酷的,而我們所能作的,就是在不違背制度的要求下,盡可能地與眾不同,盡可能地茁壯自己的根基。不要相信政府官員所說的,教改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快樂"學習,學習永遠不可能會快樂的,因為自然科學(大學的各專業科目,都是從19世紀以後的實證主義開始,慢慢地從傳統的哲學獨立出來)已經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而研究學問,就必須要先研究各科學問的歷史,時間越長久,每一個人要學的東西只會一直增加不會減少,所以有壓力的學習,才會造就前進的動力,撐不下去的人,就會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裡面,率先被淘汰。


****有關書本裡提到的資訊教學*****

在書本的287到317頁中,記錄了學校受Intel還有美國總統布希的弟弟尼爾‧布希兩家公司贊助,希望學校能採用他們開發號稱能幫助學生學習的資訊系統。而學校在嘗試後發現,孩子們很快地就掌握了所謂的『智能』課程系統,然後搞清楚如何繞過系統最初的設計路徑,看到系統裡面最好看的影片,沒到下課時間就把軟體所有的可能性都玩遍了,所以老師也得回歸傳統的課程教材。

理論上可行,對教學軟體系統滿心期待的軟體公司,實際上到了真正的使用者也就是學校裡面試用的時候會發現,他們的『智慧型』軟體根本禁不起考驗,即使老師有心想要套用最新的科技,讓學生有更寬廣的視界,實際上這些高科技玩具,完全比不上傳統的書本與紙筆。或許對軟體公司來說是值得高興的,因為這表示他們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空間,但是就目前的情況看來,資訊教育不過是口號,沒有人能夠設計出夠強的教學系統,適合每一個學生。

在軟體公司裡面,有一種業務是來自『客製化、Customization』資訊軟體系統,也就是根據客戶的需求,量身訂作一套適合這個客戶需要的軟體系統,也許裡面只有一小部分的核心,跟其他公司需要的一樣,但是客製化是完全不可能避免的。軟體系統都必須要以使用者為出發點,在教學軟體上,因為每一個人的背景差異非常地大,分類系統的使用者是最重要的策略,顯然分類的方法是最困難要跨出的第一步,另外要如何在分類後,確認系統適合這一類使用者裡面的大多數人,就是系統最後成敗的關鍵。

對於教學軟體來說,究竟有沒有一套適合各式各樣學生狀況的系統,是非常值得仔細去思考的。如果說不要把教學軟體功能看得太過於強大,只把它當作一種數位式的書籍,『輔助』教學而不是『取代』教學,這樣子的定位,也許會為軟體開發公司找到確切的方向,另外由於多媒體的資料製作時間遠比純文字與圖形的書本長,要如何在成本與產品效果之間取得平衡點,將會是一個重要的難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o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