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吟詩的大陸官員,即使他們的官場的黑暗面比起台灣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就檯面上可以看到的這些人物,每一個都可以隨口朗上兩句詩詞,出口成章,這跟現在台灣追求全球化,講究英檢程度的我們,差距非常地遙遠。
從地理環境來看,大陸幅員廣闊,因此從古至今,大陸官方都有著泱泱大國的心態,又自詡歷史文化悠長,官員們胸中沒有一點墨水,跟其他人交流時,就沒辦法講出有深度(讓人聽不懂)的話,「文人相輕」,外交場合的代表官員,氣勢跟說話的技巧很重要,適時地表現自己國家的文化,不但能夠讓人刮目相看,也可以獲得相當的尊重。
台灣跟大陸同樣使用華語,大陸的文化程度階層化嚴重,我們的文盲人口應該沒有大陸的比例高,但台灣的文化深度卻普遍不高,想想自己看過的書,外國的小說翻譯居多,中國經典古籍少,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傳統的經典太難看懂了,「微言大義」的寫作風格,一目一行就已經很不錯了,翻譯小說可以一目多行,跟看電視連續劇一樣,不會一下子就看不懂。
- May 03 Tue 2005 11:20
大陸的翻譯官會是什麼樣的人物?
- Apr 28 Thu 2005 23:31
鳥血惹人憐,魚傷無人問
- Apr 25 Mon 2005 10:38
版權宣告:姓名標示-禁止改作分享 2.5 台灣
CC Taiwan是美國Creative Commons與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的國際合作計畫,我們免費提供社會大眾一組著作權授權條款,使大眾可以利用簡單的工具將自己的創作分享給全世界,同時更可以透過便利的搜尋引擎,在無垠的網際網路中,找到可以自由利用的創作素材!
以上這一段話是直接從Creative Commons 的台灣網站 copy 下來的介紹,如果在著作權法保護下,任何未經過授權的文字、圖片、錄音帶或錄影帶等等素材,是不可以直接使用的,如果我在網路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但是並沒有特別宣告這些文字的版權授權條件,基本上就是自動受著作權法的保障,其他人是不可以隨便引用或copy的。
- Apr 24 Sun 2005 21:41
解決問題的程序(你想通了嗎?)
- Apr 15 Fri 2005 12:52
國會議員的苦楚 (政治最前線, 加治隆介之議 的借鏡)
這篇文章以從基層轉戰立法委員的角度,觀察立法委員的生態環境,在其中列出了幾個因身份角色的轉換,而遇到的一些窘境。
鄉鎮長變立委的苦楚多
苦!不見得比地方首長夠力
難!要拚亮相也要兼顧服務
忙!黨派間壁壘分明交流少
- Apr 15 Fri 2005 00:10
人二雄的電視好國民
人二雄就是詹仁雄,陳孝萱的另一半,康熙來了、我猜我猜的製作人。這兩個節目都是非常長壽而且收視率居高不下的熱門節目。最近買了他很久以前的漫畫作品:電視好國民1,2還有東區男子公寓,也是想看看這個超人氣的製作人究竟有什麼底子。
書裡面大都是很無奈、輕鬆地把一些藝人、主持人、工作人員的特性放大,然後運用想像力將這些習慣或特質放到另一個場景或空間裡面,產生笑果。例如最喜歡照鏡子的女藝人,不管到哪裡看到鏡子都要照,就連演戲的刀面也可以照。還有脾氣暴躁的製作人好姐(侯文燕)究竟有什麼易於常人的怪癖。思想易於常人的XO姊妹(SOS),究竟思想有多另類。第二女主角如何想盡辦法讓第一女主角出醜。
在電視好國民2的侯文燕寫的序裡面,有一段文字把電視圈描寫的很透徹:
- Apr 14 Thu 2005 10:11
concept mapping的認知、情意、技能訓練
去年底曾寫了篇有關concept mapping的文章,今天在網路上逛街時,看到這個人把concept/mind mapping運用在他生活的每個地方(矇矇的心智圖),像這樣子瘋狂的運用方式,我倒是第一次見到,也可以說是無所不用,但仔細想想,這種概念圖應該要怎麼用才最恰當呢?
我覺得
1. concept mapping不適合撰寫細節,例如旅遊的心情記錄來說,面對一些事件,心裡面所感受到的情緒,並不適合分為一點一點的items來寫,感受的文字敘述應該是一大片的、整體性的。
2. concept mapping不適合描寫有時間順序的事件,例如旅遊通常有時間性的,第一天去某個地方,第二天又如何,所以從map中心發射出去的四天行程,並不是平行的,因為二天永遠比第一天還晚發生,而且有一定的順序。
3. 跟上一點同樣的理由,個人的計畫或是行程表,不適合以concept mapping表示,這時候可以轉化為Tree狀的mind map,輻射狀的表示法轉化為Tree時,就產生了時間順序
- Apr 13 Wed 2005 12:07
一些有趣的blog site
這是一個不錯的blog site,我在這裡看到不少新奇的東西。
Near Near Future
在這篇文章中,她說她們很高興這個網站獲得了 2005 Weblog Awards 的提名。
這個Weblog Awards,網址在 http://www.bloggies.com/ ,已經連續舉辦了五年,這是由網友票選得到的結果。
- Apr 08 Fri 2005 12:09
什麼樣的1984,才是1984?
在1984年1月24日,蘋果電腦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使用圖形介面作業的個人電腦 -- Macintosh。導演Ridley Scott在1984年,拍攝了一輯Apple電腦的廣告。廣告的故事背景是George Orwell小說《1984》:在那個世界裡的人民就如行屍走肉一 樣,“老大哥” 透過一部電視機監視著每一個人,向人民灌輸思想。“老大哥”正在大劇院的銀幕上廣播,一位田徑運動員跑過來,用鐵鍊球把那個銀幕打得粉碎。
以下這句話,是那個廣告裡最後出現的 slogan:On January 24th, Apple Computer will introduce Macintosh. And you'll see why 1984 won't be like "1984". 現實的1984年,並不是那一個《1984》,因為新型的Apple電腦誕生了。Macintosh: The computer for the rest of us.
Apple 1984 廣告的下載連結
- Apr 01 Fri 2005 23:13
Digital Smell 嗅覺數位化
現在的資訊科技裡面,最擅長且應用最廣泛的是文字技術,其次才是聲音與視訊,但是這些技術都是奠基於,能把視覺與聽覺這兩種感官刺激物數位化的結果。換句話說,我們要先能把視覺與聽覺的資料數位化,並傳遞到另外一個接收者的設備裡面,然後再藉由這些資料重新產生出跟原始資料相同的聲音或視訊,把原始資料重現於接收者的面前,然後讓這些人再藉由眼睛與耳朵,也就是視覺與聽覺讀取資料。
數位化的目的是為了遠距離不失真的傳播,設備的主要功能就是利用資料重現原始資料的原貌,但具體來說,這些資料都是原始資料的複本,只不過由於目前的設備技術夠先進,所以這些複本所呈現出來的成果,其實跟原始資料相去不遠。
但是目前的資訊科技還不能突破的就是嗅覺、味覺與觸覺,以嗅覺來說,要突破這種感覺器官的技術瓶頸在於,我們要先知道人類如何「聞出味道」,關鍵在於空氣中的粒子,傳遞到鼻子裡面然後聞出味道,所以數位化嗅覺設備,就是要確實地接收粒子資料,並將他們數位化,也要能夠以數位嗅覺資料產生味道的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