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是一個Entrepreneur企業家,以自己的未來為抵押品,向你自己的未來借款。手中的卡片就像是信用卡與金融卡的功能一樣。拿自己的Asset資產為基礎,企業家的資產就是自己未來的實體形象,每一個人的Asset都不一樣,跟其他對手進行Deal交易,目標是讓自己的資產增加,當然也可以直接造成對手破產,交易的限制時間為666秒。交易的方式,在動畫中直接以攻守為表現,有防禦、直接投資(Direct)也就是直接向對手攻擊,經濟魔法則套用了企業中使用的經濟手法為名,分為Micro、Mezzo與Macro。

整個故事其實就是余賀公磨與三國壯一郎針對未來與現在的不同解讀,讓兩個人從認識,理解到對決,三國壯一郎致力於用所有人的未來,不惜任何代價用來保護現在,完全不管現在會變成什麼樣子,余賀公磨則是著眼未來,要勇敢地面對現在,努力地期待未來。

在整個東南亞經濟體系發生問題時,對日本造成了直接的影響,美國因為強勢的美元還能把C反彈回來,要讓日本再承受一次C的浩劫。直接讓日元貶值,貶到一文不值確實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方式,這等於是完全把一個經濟體系破壞殆盡,完全地摧毀帶來新時代的進步,大家都改用美元交易,不過在新的美元經濟體系重建後,金融街又自動重新建立起來了,意思就是只要有經濟與交易,金融街是永遠存在的事實,只要有貨幣,人就脫離不了金融,脫離不了貨幣經濟。

yao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體三部曲是以中國為主軸的硬科幻小說,第二部黑暗森林跟第三部死神永生與第一部三體,雖然是一個長篇小說,但三部曲的主角人物完全都不一樣,講故事的方式跟內容主旨也都完全不同,再加上書本裡面提到的數學、物理、天文、地球科學等知識背景,難怪三體會是這麼受人矚目。一般讀到的小說都是來自歐美國家,所以NASA、FBI、CIA這些都算是很常見的出場人物,某方面來說,也代表著中國的政治實力不僅在實質上準備超越美國,在文學表現中,也同樣體現了大中國的思想。但書背上提到,本書是第一個被好萊塢買下電影改編權的華文科幻作品,顯然在電影工業上,科幻題材還是好萊塢比較厲害,但希望最後的成品不會完全變了調,人變金髮,天文單位也變成了NASA。

以三體的網路遊戲,描述傳統物理學的無解問題,三體運動。只要能解決這個問題,準確地預測太陽出現的時機,就能掌握發展長久的文明的鑰匙,但很明顯地三體依然是個無解的問題,沒有人能準確地達成這個任務。也因為三個太陽的考驗下,三體文明意圖移民地球,展開了攻擊行動,地球上第一次面對高科技的外星文明,區分為降臨派、拯救派與倖存派,原因是地球沒辦法猜想到,究竟三體人會如何處置地球。

在第一部三體中,在三體文明發展智子的時候,第一次描寫了多維度的不同變化,但原本我只知道三維空間加上第四維的時間,成了四度空間,但要我們這個三度空間的腦袋,體會到五、六甚至到十維度的長相,真的很困難,尤其又要透過二維的文字平面,去構成自己想像中的多維形體,真的很困難,太高深了,有點不知所云的感覺。

yao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時空甩尾 REDLINE 由 MAD HOUSE製作,這家公司其他比較有名的作品有:穿越時空的少女、琴之森、夏日大作戰、MONSTER、東京教父、死亡筆記本,導演小池建則是參與了animatix。報導中都是強調超時空甩尾製作全程耗時七年,完全手繪原畫高達10萬餘張,還以木村拓哉、蒼井優、淺野忠信這些知名演員為聲優。

整個動畫本身沒有什麼故事性,反正就是不可思議的賽車衝、衝、衝,就像是一部好萊塢商業片,沒什麼劇情跟道理,就是從頭到尾的刺激感,一邊看,一邊跟著JP木村一直往前衝刺,木村的聲音超好認的,JP的樣子簡直就是漫畫版的木村拓哉,從頭到尾的耍帥,不管是在女人面前,在兌換錢幣,在賽車上放手追加硝基的屌樣。

也不一定說一定要像現在這些國片一樣,那麼有深度跟劇情,商業到了一個極致,也是很特別的。看動畫或是電影,只要能在觀看的當下,吸引觀眾的目光,並想像自己化身為主角的情況,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了,不一定只得靠劇情才能達成這個目標,與眾不同的手繪風格,超現實的瘋狂劇情,一連串越來越快的速度感,這些就足以讓人印象深刻了。

yao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本傳記小說,作者的寫法讓人有點搞不清楚到底是不是真有其人。有位網友還貼了一篇墨西哥頭號女毒梟被捕的新聞報導,或許是一些傳奇女性的故事組合吧。

故事在不同的時空之間跳來跳去,一下子是記者在尋找所有跟德蕾莎相關的人物的場景,一下子又變成德蕾莎他在逃亡,入獄,經營那卡運通。讀者一方面跟著記者一點一點地尋找任何可能的蛛絲馬跡,一方面又隨著德蕾莎回顧所有經歷的事情。

人是矛盾的動物,德蕾莎有時像是個柔弱的女子,但面臨生死的一瞬間,就會抽離出另一個德蕾莎,另一個他所完全不認識的女子,強勢地作下決定,甚至是痛下殺手。

yao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到一個好看的故事很令人高興,能讓人不費力就把長篇故事看完,更是不容易的事,布蘭登.山德森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

很明顯地作者寫作的方式跟以往看過的小說都不同,或許是要考驗讀者夠不夠專心,考驗讀者是不是能瞭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在看小說的時候,總很難避免怎麼突然出現這個名字,突然忘了這個人是誰的狀況,還有很多時候,是突然忘了這個部份的發生地點,或是一些其他的事情。發生這種狀況的時候,就得要往前翻,然後重新複習一次。

讀迷霧之子的時候,每一本都大概七百頁的三部曲重量級長篇小說,只有在最終回永世英雄這個地方,看描寫滅絕跟存留的部份,有點搞不清楚狀況,其他的部份,作者在提到每一個出場人物的時候,都很習慣地再一次說出這個人的特色,喚醒讀者對這個人物的印象。鎔金術的技術也是一次又一次提醒讀者「鋼推」跟「鐵拉」的用途,很少有機會發生看不懂的狀況。

yao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ANTZ有推出漫畫、TV動畫跟電影,目前漫畫似乎還在連載中,而TV動畫共26集已經完結,電影分上下兩集。

動畫版的劇情沒有特別緊湊,少了一點刺激感,有時候還會覺得,為甚麼每一個主角看到一些特別的景象,總是會呆住,要不然就是站在那邊一直觀察,或是講一堆話。電影版受限於時間,所以遭遇外星生物,跟他們對打的過程,沒有像動畫版那麼誇張,尤其是在羅鼎院最誇張了,一開始進門就兩個守門員,後來是大佛,側面又多了八個,進了房子千手觀音那邊又多了好幾個。

動畫版最後一段,原本還以為又是什麼特殊的外星人,結果是要大家誅殺玄野星人,剛出現時真的嚇了一跳,這一招真的厲害,要所有參加的人自相殘殺。這個過程,讓我又想起「大逃殺」,不過GANTZ的起頭跟結束都很突兀,大逃殺設定的BR法律反而就比較合理一些。

yao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我都不大習慣於任何一種社交活動,很少參加婚宴、同學會,家在台北,又到過新竹、台南唸書,最後落腳於台中,大家都是在新竹或是台北工作,認識我的人應該大都認為我一直處於「失聯」狀態。

大學畢業15年了,趁著最後的剩男結婚的場合,遇到了多年未見的同學們。或許大家都不知道要講什麼,一般而言,社交話題的內容大致上就四種:1. 肥胖度 2. 病痛 3. 工作 4. 成就。

肥胖度是最明顯的老化特徵,通常發生在成年已婚育有子女的男子身上,且是以辦公室工作的為主,職業是老師的除外,原因大概是因為,勞工朋友們為了業績,只能忠於工作,連帶把自己的生活習慣都養懶了,好好地坐著專心工作。只有老師們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有自己的時間,從事休閒運動。

yao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瑪任務系列一共四集:拉瑪任務+拉瑪再現+拉瑪迷境+拉瑪真相,其中拉瑪任務是亞瑟‧克拉克自己獨立完成,而且也因為這個作品得到了星雲獎,後面三集則是亞瑟‧克拉克與簡崔‧李合力完成的。

花了好一段時間全部看完後,很明顯地,拉瑪任務單純地是描述一個可以載人或其他生物的外星太空船會長什麼樣子,多數拉瑪的環境是透過牛頓任務的成員的轉述所呈現出來的樣貌,主要成功地描寫了一個圓柱體的太空船,透過旋轉產生重力,至於拉瑪的成因、來源、甚至是所有的謎團,作者都沒有揭露,留給讀者自己去想像,這樣一艘旅行的太空船,到底從何而來,為何而來。

比較起來,我比較喜歡後面三部續集的故事,故事以妮可為綜觀這三部續集的主角,在拉瑪再現中,說明了為甚麼妮可、理查跟邁可會被遺留在拉瑪號上面,拉瑪迷境則是這三位主角如何在拉瑪號上生活,透過理性的思考,決定如何延續後代,拉瑪真相則是妮可配合老鷹的期望,回到地球搭載數千個參考的樣本,而在回程途中,發生的許多問題。

yao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e you enjoying the time of EVE?

在人形機器人(Android)普及的未來世界中,由於糧食管理局給產業導入機器人勞動力以來第一獲得最大增長率,國內糧食自給率超過8成,已經形成大規模使用Android的趨勢。一般民眾也以使用Android協助各種生活的需求,也產生了依賴人形機器人的Android Holic人形機器人精神依存徵候,依照規定,所有機器人都要顯示頭頂上的光環,讓人可以一眼就判別出來,「倫理委員會」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在媒體上提醒所有人,機器人就是機器,不能對機器產生任何感情。

夏娃的時間是一家咖啡廳,店裡的規則是:本店不區分人與機器人,請各位尊敬的來客遵守規則,享受快樂時光。凡是因為自身AI而覺醒的Android,因緣際會來到夏娃的時間,就可以消除頭頂上的光環,跟大家一起喝咖啡聊天,這是個打破了機器人規則的灰色地帶。

yao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fireman從救火變成放火,還真是了不起的一本書。

這本書把「藝術與文化」全部都歸功給書本,認為書本是引導讀者思考,獲得更深層體認的工具。同時把「電視牆」當作每個人唯一的生活樂趣,電視越多就代表生活水平越高的居民,因為電視牆是很昂貴的奢侈品。

基本上這樣的設定,去掉了戲劇、影片、聲音等等文化傳遞的工具,一個文化的表現,並不只是書本上的文字,文化是透過各種方式傳達,並影響每一個人的。孟泰格的啟發者克拉莉絲平常的行徑,其實也是在傳達這個概念,她以自己的感覺主導自己的思想與行動,感受進一步會內化成自己的個性,透過各種方式,傳達給別人。

yao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